55402永利mg-澳门永利最老登录入口

赴边践初心无悔青春梦——记乌恰县托云乡苏约克村第一书记李雄的扶贫故事

2021年10月22日 14:05   来源:55402永利mg-澳门永利最老登录入口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经历了8年的“浴血奋战”,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另世界瞩目的成就。回首往昔,扶贫工作者聚焦贫困村“一降五通七有”、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呕心沥血,助力脱贫攻坚的取得伟大胜利。

时任第一书记的我很荣幸选择和梦想能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发展同向而行,也在前辈们前赴后继的脱贫工作铺垫下助力乌恰县托云乡苏约克村走完“最后一公里”。

心之所向、爱由此生,初感基层便想亲身投入扶贫

李雄,男,1995年3月出生,籍贯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共党员,2018年7月毕业后响应中央号召赴新疆南疆地区基层开展工作。

岗前培训期间,曾到深度贫困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校核家庭收入和“明白卡”张贴。这是我入疆以来第一次接触基层工作——扶贫工作。每到一户,我用着刚学2个月的维语“亚克西”向老乡问候,老乡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到屋里坐。当我们完成“明白卡”的张贴,要离开的时候,老乡匆匆忙忙从家里拿出一大箩筐水果追上一公里,硬塞到我们手里······而他们的娃娃却穿着破烂的衣服,啃着又凉又硬的馕。初感基层工作情由此生,爱由心生,这里群众朴素、纯真,但又是国家脱贫攻坚“三区三州”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自此想投身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与“扶贫”的首次结缘也是今后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的思想动力。

凛风皑雪、不忘初心,以畜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青春就应该去拼搏,选择最艰苦的地方是我的心之所向,艰苦的地方也是我青春得以大放光彩的舞台。苏约克村位于乌恰县西北部,与吉尔吉斯坦比邻,距县城110公里,边境线长55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常年白雪皑皑、寒风凛冽,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我村是以柯尔克孜族为主的纯牧业村,天然荒漠草场面积96.6万亩,以雪山融化同碱性较大的泉水汇集的苏约克河加以浇灌,草料独特,牛羊肥美,营养价值丰厚,任职期间牢把“畜牧关”将发展畜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命线。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促进质、量双收。为此我同驻村工作队从品种改良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自身畜牧专业优势,着力推进品种改良工程,引进西门塔尔牛帮助村民配种助产,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骨架发育良好、产肉高、抗病力强、肉牛体型比本地黄牛增大了30%左右,同时鼓励全村牧民配合工作队进行柯尔克孜羊人工配种,大力发展巴提肯羊,肥肉变精肉、小羊变大羊,大大提高了养殖利润;发挥畜牧专业优势,助推生产稳增收。自驻村扶贫以来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宗旨,累计解决贫困户难产助产近千余起、解决牲畜生病500余次。2020年驻村工作队以苏约克村牲畜小医院(配种站)为依托,为牲畜手术治疗案例1起,看病医治牲畜20余起。满山的牛羊均有我们接生的“娃子”,老百姓的口袋里的“黄金”也都掺杂着我们的汗水,通过解决群众牲畜问题累计直接、间接挽回贫困户财产损失近20余万元;利用扶贫项目效益,扩大牲畜养殖规模。贫困户想要扩大养殖增收,如何解决牛羊基数问题是关键。了解到我村大部分贫困户致贫原因为缺少资金,资金不够无法大规模购买牛羊造成基数低,养殖速度慢,想要依靠生产性收入脱贫遥遥无期。2016年提出的小额信贷项目,又为想要扩大养殖业的贫困户提供了门路,我在“走贫访苦”入户过程中不断鼓励牛羊基础较弱的牧民,申请小额信贷项目,当前项目带来的红利已尽数到牧民手中,产生直接性效益350万元,有效帮助缺少资金的贫困户提供了致富渠道,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一把“利器”;推进“党建+扶贫”新模式,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秉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思路,主推持续打造“党建+合作社”畜牧养殖模式,把合作社成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合作社的入股成员,把入股成员培养成贫困户的技术指导员,实现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入股成员增收,切实形成脱贫致富模范基地。

扑下身子“接地气”、用心用情诠释“扶贫人”的工作精神,在群众心里架起了“连心桥”。通过畜牧养殖业,贴心为民解难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更多的牧民,我始终秉承“为民解困聚人心,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宗旨”,用心用情为牧民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工作就是要向沙漠胡杨戈壁红柳一样扎根在广袤贫瘠的土地上,沉下心、俯下身,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搏击,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完成党向人民的许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共筑新疆、砥砺前行,同国家一并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习总书记时刻勉励“90后”青年党员要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青年脱贫人更是要常怀“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扶贫期间遍访全村237户贫困户一次又一次、走到全村30余大小牧点一趟又一趟、踏查全村55公里边境线一遍又一遍,这些都是我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经历。

查补“三保障”漏洞、改善人居环境,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由于自然和地理条件影响,苏约克村一小队自来水管道埋设距离长、管道破损率高,水管经常被冻裂,对农户的正常饮用水造成影响。为彻底解决用水问题,亲自进行多次勘查,尝试了多种方法,屡败屡战。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任务不容耽误、群众的吃水问题更不容忽视,以“不通水决不收兵”的信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白天黑夜同村干部一铲一铲地深挖深埋了1100米管网、开挖了3个水井道,架设了1000米的抽水线路,抽水马达一个月修了10次,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一小队所有村民家中终于通水了,我和村干部久违地欢呼雀跃了起来。这只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缩影,我始终以群众工作作为个人工作的基石,把准路线、用心用情,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解决了全村下水整治工程,补贴62户下水管网覆盖率达95%以上;保障住房安全解决了55套房子漏雨的问题,根除“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致使苏约克本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空前增强,“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得以顺利实现。

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蓝图之一,具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意义。作为常年奋战脱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深知基层工作影响着我国整体发展,青年人选择到基层奋斗,是历史性的机遇,是对党的积极响应,更是新时代的需求。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3座  邮政编码:100044

版权所有:55402永利mg-澳门永利最老登录入口     京ICP备190049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47号

事业单位